多宝体育,多宝体育官方网站,多宝体育APP下载
“系统性保护”是当前文物保护领域的热点话题,正逐步成为业界共识。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长7.8公里、面积达589公顷、缓冲区面积达4542公顷的北京中轴线,如何实现整体性保护与管理?中国历史研究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孙燕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北京中轴线年)》等条例与系统保护规划的出台,建立了完善的顶层制度保障;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探索建立的央地协同、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形成了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
记者见到,“文物自然灾害预警系统”集成了气象、水文、地震和文物数据,犹如一张电子版中国地图,图内横向排布着多个模块。点击相关模块,就能获得各类可视化的数据:“风险预警”模块能预报全国雨情,“灾害速报”模块能速报全国地震灾情,“单灾种风险评估”“综合风险评估”模块能为快速出具文物受灾情况报告提供重要支持——过去需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报告,现在一小时内就能完成,及时为灾后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天津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张加万表示,文物领域数据建设的确存在困难,一则因为每件文物都有自己的特性,单纯拍摄几张照片,难以形成通用模型所需要的系统全面的数据库;二则由于相当多的史前文物本身没有文字,对基于自然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并不友好”,文献信息的缺失,降低了人工智能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程度。他认为,当前通用领域的人工智能发展迅猛,考古等专业领域的人工智能发展相对缓慢,如何为专业人士打造“称手”的工具,是行业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